作者:金伯莉·紐恩多夫 著 李武 等 譯
定價:¥98
內容分析方法是當代社會科學研究中一種重要的方法。最初內容分析主要用于分析各種文本,現在則逐漸擴展到分析圖像、音頻、視頻等。該方法最早在傳播學中較為流行,現在則進入社會和行為科學各個學科,甚至包括法律和醫療保健等領域。這本著作,從內容分析方法的定義、歷史沿革,內容分析法的變量、信度、效度以及使用情景,以及規范的方法訓練等多個方面對內容分析方法進行了介紹,是名副其實的經典之作。<br>本書討論了內容分析方法的使用規則和基本原理,清晰地闡明了研究工作的操作步驟,并且同時兼顧了以嚴謹著稱的學術研究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應用研究兩個方面。
作者:肯尼斯·A.博倫 著 趙聯飛 等 譯
定價:¥89
早期的統計分析技術均未能很好地處理測量誤差問題,結構方程模型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除了能夠分析測量誤差外,結構方程模型還可以用來處理變量之間的作用路徑分析,這為驗證涉及多個變量的成組假設提供了便利,從而使得定量研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理論發展。經過40余年的發展,結構方程模型已經成為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政治學等諸多社會科學領域內的一項廣泛應用的分析技術。本書內容體系見目錄。
作者:郭廉夫 郭淵 著
定價:¥96
從色彩的感性到美學再到色彩發展史,決定了色彩研究走向整體論的必然,而學術性仍是以實踐經驗為支撐?!吨袊屎喪贰愤@本書,無疑代表了他們眼中的色彩藝術是什么、具體研究什么。書中八章按歷史時期展現出中國色彩藝術研究大致有如下幾個面向:①對色彩材料的研究;②從倫理規范向純藝術的色彩研究;③繪畫史;④工藝設計史;⑤色彩“技”“藝”的歷史。
作者:哈爾·福斯特 著 李翔宇 譯
定價:¥68
本書是著名藝術批評家哈爾·福斯特至為重要的當代藝術研究之作。<br>在本書開頭,福斯特討論了當代藝術的現狀、藝術批評家在此中扮演的角色等議題,以此交待了此書的緣起。<br>在第1章中,福斯特追溯了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有關真實這一概念的轉變,它從被很多后現代主義藝術所理解的那種再現的結果轉變為被絕大多數賤棄藝術所視作的那類創傷性的事件。<br>第2章則講述了過去二十年里藝術作品的歸檔沖動,其表現為對已被遺忘了的、過時了的抑或陷入困境了的人物、地點和活動歷史層面的探索。<br>在第3章中,福斯特著重討論了“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后藝術作品對我們周遭資本主義樂色空間(junkspace)和恐怖主義政局過度而又突兀的模擬。<br>第4章則思考了那種通過凸顯其自身不穩妥性來展示新自由主義社會垂危狀態的藝術作品。<br>在第5章中,福斯特回擊了近來藝術領域內外對批判性的厭棄。<br>最后,本書結尾反思了當下操演模式和參與模式之藝術備受矚目所可能釀成的后果。<br>福斯特說:“如果說我這五個詞[賤棄物、歸檔物、模擬物、垂危物和后批判]預示了哪種普遍意義上的轉變的話,那便是——無論此轉變是好是壞——對上一代后現代主義藝術家及批評家所癡迷的那種對再現之批判的離棄?!?lt;br>
作者:迪克·赫伯迪格 著 席志武 譯
定價:¥78
這是一場有關形象與物的旅行,始于19世紀早期亨利·梅休筆下的倫敦貧民窟的小販文化,終于在美國中西部“正午時分”搭車前往“無地之路”。作者運用符號學、大眾文化理論和后現代主義理論,透析了各式各樣的流行事物和文化現象,呈現出一個充滿細節的景觀,作者認為,唯有將分析建立在這些具體對象之上,我們才能抵消相關理論學說的局限性。<br>本書共分四個部分:(1)“年輕的生活”關注的是作為“亞文化”存在的青春形象;(2)“品味、國家和流行文化”關注的是作為消費與時尚的物;(3)“命懸一線”關注的是英國波普傳統在當代的藝術形象;(4)“后現代主義和‘另一面’”則對后現代主義的文化時尚做了系統檢視。<br>這份“旅行”記錄的路線看似隨意,卻暗含了作者在這個世界中對價值、意義和方向的追求。在這里,市場和符號的“邏輯”合謀表明,如今“沒有地方可以去,除非去商店”。
作者:王滔
定價:¥78
《特殊兒童心理咨詢與康復指導》介紹了心理咨詢與康復的基礎知識,闡明了適用于特殊兒童的心理咨詢與康復方法,分析了不同障礙類型特殊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及其具體的咨詢與康復技術。<br><br>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心理咨詢與康復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特殊兒童心理咨詢與康復的方法;三是不同障礙類型特殊兒童心理咨詢與康復的策略和技術。
人物名片:陳曉陽,重慶大學出版社總編輯。 推薦書籍:《格物致知:一位中學校長給青少年的三門人生課》 ▲陳曉陽。程瑞 攝 “這是一本值得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細細品讀的書。”重慶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全國新聞出版領軍人才陳曉陽為讀者推薦的是上榜該社2020年度書單...